2024-09-02 09:00:47 昭通华图考试网 昭通华图 http://zhaotong.huatu.com/ 文章来源:云南华图
1.【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屠呦呦在寻找青蒿素的过程中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屠呦呦的成功说明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经历挫折也不一定能够成功。A项错误。
B项: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但不是挫折越多越好。挫折易使人消极妥协。B项错误。
D项:有必胜的信心也会遇到挫折。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
第二步,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对第二方面的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断言精神、意识对自然界来说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物质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A项排除。
B项: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B项排除。
D项:根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基本观点。D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这首诗出自顾况《行路难三首》,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性,播种的是粟,绝不会长出豆苗。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因此,B项最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说法正确,无体现。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说法错误,矛盾双方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C项错误。
D项:联系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说法正确,无体现。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4.【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辩证的否定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其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全盘抛弃,而是在抛弃旧事物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的同时,保留并改造吸收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中“青”和“蓝”,“冰”和“水”之间正是这样一种关系。因此,B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出自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释义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天下事和为学都有难有易,体现了矛盾的对立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首先从小事着手。体现了量变质变关系原理。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要注重量的积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是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选择A选项。
6.【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意思是黄金也会有点儿杂质,白玉也会有点儿污点。借喻一个人不能十全十美,不宜求全责备。体现了要坚持两点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适度原则的基础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A项没有体现错误,排除。
B项: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B项错误,排除。
C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C项错误,排除。
7.【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只有满足了“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群体免疫”才能实现,而“没有疫苗、只有极少数人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群体免疫”是不可能的。这说明“群体免疫”是有条件的。体现的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CD项说法正确,但与条件性无关,不能反映题意。
8.【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名城名镇的保护要坚持“一城一策”,是因为每个名城名镇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能盲目地照搬他人经验,不能一刀切。而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选择C选项。
9.【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娱乐节目从“娱乐至上”到注重“艺术性、观赏性”这一转变体现了事物在不停地变化,即事物的绝对运动;“娱乐至上”和注重“艺术性、观赏性”在不同时期作为人们奉行的审美标准,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这一转变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根本动力,辩证的否定作为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A项错误。
B项: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指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B项错误。
D项: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项表述不准确。
10.【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意思是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作用。“夫尽小者大,积微者著”意思是尽力从小事做起的一定能做大事,从很微小的积累起一定能够达到很显著的结局。强调了量变的重要性,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思是聪明的人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体现了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B项排除。
C项:“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出自王昌龄《送魏二》。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在梦里静听猿啼悠长。这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未体现哲学原理。C项排除。
D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意思是树林里新生的树叶催换着旧的树叶,流水中前面的波浪让位给后面的波浪。比喻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哲学原理。D项排除。
上一篇:25年昭通三支一扶备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答案(9月1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