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云南公务员面试辅导:调研意识≠调研能力
2013-07-03 17:32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http://yn.huatu.com/ 作者:云南华图 来源:未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只有把调研工作扎实推进,才能有效的认识世界。党和政府通过调查研究这种方法来了解社情民意,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鱼水关系;也通过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一个重要依据。调查主要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查核和计算,从而了解客观事物的真相。调查是一种感性认识的活动,而研究主要是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思维方式的加工、通过这种研究来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在安徽省考的结构化面试中,调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测评要素,同时也是考生比较容易呈现低分特征的测评要素。考生常见的错误是将调研意识和调研能力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得分不高。这类要素的命题特征是一般会在题干中出现“调研”这一关键词,然后问“具体由你负责,你将怎么做?”或者“由你负责,你将怎么展开?”。在安徽省考面试的八个测评要素中,调研能力这个测评要素占到了15分,而且近今年考察的频率也比较高,因此,应该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闫士红、唐广磊就此做出深度解读。
一、测评要素解读
调研能力
一般定义 :调研能力又称信息获取能力,是指通过运用适当的调研方法获取相应的信息来达到调研目的的一种能力。
操作定义:调研活动的方式、内容和对象的选取要具体和具有实操性,调研报告写好之后要注意反馈和报送。
二、调研能力答题思路与方法
1.调研的目的意义:在答题的第一个环节,应该确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应该是一个活的灵魂贯穿于活动设置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纯粹的人、财、物、地、时的罗列。
2.调研对象的选取:在调研对象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到广泛且有代表性,调研对象应该尽可能覆盖跟问题相关的多个群体。
3.调研方法的选择:调研方法应该根据活动的特点尽可能多样化。单一化的调研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是片面的。
4.调研主题的确定:调研作为一次独立的活动,应该有主题,主题的选择应该体现调研的内容和目的。
5.调研结果的呈现:调研结束后应对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研,必然会出现大量数据,因此要请擅长于数据处理的人员对数据进行加工,形成饼状图、折线图或者柱状图,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应该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给任务布置部门。
6.调研结果的反馈:将数据化结论化的调研结果反馈或报送给相关部门,有利于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7.调研后的回访:某些问题处理以后,应该在相关部门依据调研结果形成相应处理意见后,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回访和跟踪,从而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下面,我们将以一道面试题目来加以说明。
例一、某小区存在脏、乱、差现象,业主意见较大,现在你所在单位派你去开展一次调研,请问你怎么做?
参考解析:
目的意义:小区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广大业主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发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单位让我做这样一次调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根据此次调研的目的,首先要确定调研的内容,调研的主要内容为该小区目前环境的现状,产生脏乱差的原因,以及居民希望改善的地方和相关建议。
第二、本次调研活动的主题是:共建洁净家园
第三、调研对象的选取要体现广泛性和多样化,为此我会选择小区业主、物管人员、小区周边商户以及一些街道干部等。
第四、为了确保调研的结果更加真实和科学,我将采取座谈会和实地走访两种调研方式相结合,其中一部分工作人员直接进入小区或业主家中实地走访,并做好相关问题的记录。另一部分工作人员采取和物管干部及一些业主代表座谈的方式,从管理的角度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整个调研结束后,我会将所有人员的调查信息进行汇总,做出一份调查报告,并将此次调研的结果分析和相关建议报送给领导和相关部门,为解决小区脏乱差的局面提供帮助。
第六、为了保证该小区脏乱差的局面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我还会选择定期去回访,以便让工作落到实处。
三、调研能力与调研意识的区别
在结构化面试中,除了考察调研能力以外,还会考察调研意识。为了避免广大考生把两者混淆,下面笔者将就两者的区别做出说明。调研能力是具体的,在答题中需要交代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内容,数据的加工,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具体信息。而调研意识是抽象的,只需要笼统的说出通过某种调研形式了解某信息即可。比如,如果某社区负责人打算在社区举办健康公益讲座,在举办讲座前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事先了解一下业主代表们需要哪些方面的健康知识。那么该社区负责人的行为就体现了他有调研意识。在答题过程中,只需要简单交代有调研这么一回事即可体现考生的调研意识。下面以例题加以说明:
例二、要举行一个听证会,你是单位工作人员,听证参加人的信息是你公布的,但是引起群众质疑,问你怎么处理?
听证会是一项听取各方意见、体现行政公正的法律制度,是政府与群众之间交流的途径,其目的在于掌握实际情况,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理应受到群众监督。听证代表的产生本应来自群众、代表群众、反映群众的呼声,是群众利益诉求的直接代言人,而本次听证代表的身份和资格受到群众质疑,无疑违背了听证会的初衷,降低了听证会结果的公信力。因此,作为负责人,我一定要严肃认真、耐心细致地处理群众的疑问,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使听证会“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理念深入人心。
第一、耐心听取质疑群众的意见,了解详细内容,将情况及时汇报给单位领导,在获得领导批准的情况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展开详细调查。
第二、根据详细调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是因为群众对听证代表的情况不了解而产生误解,那么我会详细解答群众的疑问,并出具听证代表的详细个人资料,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如果是因为群众对选取代表的标准产生怀疑,那么我会告知代表的产生是严格遵守申报程序和标准,综合考虑了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以及地域和阶层因素,组成结构合理,同时公布代表选取详细标准,并附上代表的资质审查资料;如果是某些代表的申报材料存在虚假信息,那么我会上报相关部门,取消这些代表的资格,并按照标准重新确认代表名单,予以公示,坚决维护听证会的公平和公正,并在今后工作中,端正工作态度,做事认真负责,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第三、将事情调查和处理结果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会等各种形式向外界公布,保证信息的透明度,防止谣言重伤,顺利办好听证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第四、总之,事情解决之后,我会将这次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写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呈交给领导。一方面,今后应该多加强和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例如设置群众热线、信箱等广泛汲取群众意见,意识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加快行政公开;另一方面,在以后的听证会中,一定要严格审查申报材料,责任明确到人,对于造假行为,一经查出,决不轻饶,坚决维护听证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从上述两个例题的对比中我们发现,调研意识和调研能力两个题型差别较大,希望考生在面试中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测评要素的特点,悉心辨识测评要素,分析要素特征和作答规律,有针对性的做出解答,争取在面试中力拔头筹顺利胜出。